儿歌课题中期小结 |
发布时间:2019-01-23 新闻来源: 浏览次数: |
立项课题《儿歌教学资源的利用与研究》2018—2019学年度学期小结 课题小组实验班:杜转弟 幼儿园开展儿歌传承活动既是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需要,也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要求。我园课题《儿歌教学资源的利用与研究》正是以儿歌独特的生动活泼语言方式,把儿歌资源带进幼儿园教育研究的视野,实施到幼儿园课程中,尽快开发和合理利用优质的儿歌资源,为民间文化和教育搭建一座桥梁。 一、 课题中期汇报,专家引领团队继续前行 《儿歌教学资源的利用与研究》自立项一年以来,我们教研组成员认真地做好每一阶段工作,通过进一步的实践、研究、提升,已经有了阶段性的成绩。时间过得真快,我们在本学期又开展课题中期报告会,特邀了专家石碣镇教办副主任刘台芳老师和东莞市实验幼儿园李丽英园长出席进行点评指导。课题主持人罗园长和实验班负责人杜老师向大家阐述了课题研究进展,专家为我们提出了下一阶段的工作研究重点。 二、 课题实验班级,推进实验项目落实到位 本课题研究已接近一年的时间,研究历程中,我们我们实验班本着以园为本的原则,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着力解决幼儿儿歌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这一阶段的研究一路上可谓有点滴成功的喜悦,有研究无果的痛苦,有组织困难的灰心,有任务过重的压力。但在这一过程让我们理清了自己教学的方向。 1、深入开展专题研讨,积极投入学习理轮 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理论的学习、领会、引领、实践,认真学习《3-6岁儿童发展指南》不断提升专业素质。本学期我们着重开展一些园内的专题研讨培训,罗园长的《指南背景下幼儿语言发展的培养》,教学刘主任的《儿歌的定义、特点及表现形式》、杜老师的《儿歌教学的意义及其方法》,廖老师的《幼儿园常规儿歌的改编与创编》,等专题培训。在培训的过程中教师做好笔记,在边学习、边实践、边思考中我们有了一些自己的理解与想法,并提出自己对课题研究的困惑、质疑及在实践中比较突出的难点问题,大家积极交流、大胆质疑,发表各自不同的看法见解,从而有效促进自我发展和提高。 2、班级主题活动,推进儿歌教学 (1)儿歌课程教学游戏化。 在实验班日常教学中,教师设计故事情景、角色表演并研究设计一些色彩丰富的图谱等趣味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大大提高幼儿参与儿歌活动的兴趣。 (2)创设班级主题环境。 在班级环境创设中,每个主题活动环境创设,我们都会把一些有趣的儿歌粘贴墙上,让孩子在日常中进行念读从而提高孩子的认字能力。 (3)利用节气活动,推进课题开展。 在每个节气中,我们实验班开展一些节气主题活动,为了让孩子更好地了解一些传统节日文化,我们教师挖掘一些节气儿歌渗透到活动教学当中,通过各类儿歌活动的开展,我们班孩子的朗读能力和表演能力都得到大大的提高。 (4)增设多元延伸区域,提升儿歌经验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很多时候幼儿会在活动结束时显得意犹未尽,他们沉浸在活动中,但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不得不结束活动,截断了幼儿的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我把幼儿的兴趣投放在区域、儿歌朗诵小舞台、儿歌小明星等延伸活动中,让幼儿在延伸活动延续他们的兴趣爱好。 (5)开发本土教材,彰显本园特色 课题组收集全国优秀民间儿歌,挖掘本地经典粤语儿歌,我们选择适合孩子们的儿歌,各种类型儿歌已经入册,如:问答歌、谜语歌、连锁歌、数数歌、绕口令等类型,《月光光》、《摇到外婆桥》、《鸡公仔》孩子们特别喜欢,助力实验班的教学。 (6)家长助力,推进课题研究 实验班的家长们不仅在开发教材上积极献策,还亲自来到实验班进行儿歌教学,走进孩子们的世界,把儿歌送到孩子们当中,用游戏的方式学习儿歌,欣赏儿歌的美。 三、课题成绩显著,团队稳步前行 开展课题以来,教研组加强了业务的指导工作,选派骨干教师赴重庆市、长沙市等参观学习、交流,每学期全体教师接受业务培训每周两次,大大提高了教师的业务和理论研究水平。 幼儿的对儿歌教学活动兴趣提高,通过图谱的形式开展以后,语言表达能力增强,综合素质不断提升自己。2018年12月,我园部分孩子参加了“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征募朗读大使总决赛”。大一班的李紫茵小朋友朗诵的儿童诗《小猫和小弟》荣获一等奖、 “铜牌大使”。由 陈梓萱、蓝诗莹、黄心怡、傅嫣然、齐想、李景炜、王浩喆小朋友朗诵的《葫芦娃》荣获三等奖。杜老师获得了“优秀指导老师”的优异成绩。 自立项课题一年以来我们不断研究思考,发现了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明确课题研究的方向,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总之我将继续扎实工作,再接再厉,继续深入研究,为促进每个幼儿的发展、提升我园教师的教育质量服务。
|
下一篇:袋鼠故事团 温情进校园 |
上一篇:大班12月份小课题:《大班幼儿创意美术教学的实践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