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活动中不安全因素的解析与安全实施策略 |
发布时间:2013-12-16 新闻来源: 浏览次数: |
体育活动中不安全因素的解析与安全实施策略 外经贸幼儿园 李瑜筠 新《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促进幼儿健康,其重要的途径是通过体育活动来实现。幼儿园的体育活动是遵循幼儿的生长发育规律和身体活动规律,以幼儿为活动主体,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结合阳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和安全卫生等措施,促进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的一种教育活动。不但能锻炼幼儿的身体,增强幼儿的体质,发展幼儿基本动作,还能培养其优良意志品质和活泼开朗性格。 但是体育活动的开放性、自主性、丰富性以及游戏个体之间交往的频繁性,使得这一活动存在着诸多的危险因素和安全隐患。同时因为幼儿年龄小,动作的灵敏性和协调性较差,生活经验浅乏,自我保护能力有限,缺乏防范的基本意识,常常不能清楚地预见自己行为的后果,往往会诱发意外事故。因此,大部分的教师因为害怕出现安全问题,在开展体育活动时,给幼儿诸多的限制,使得幼儿没有真正活动起来,其实这样就无异于无视孩子身心发展的需要,剥夺了孩子活动和游戏的权益。体育活动目标和幼儿安全之间形成了一种矛盾。那我们幼教工作者该如何处理好这个矛盾,从而让幼儿健康教育顺利开展呢? 首先,我们从两大方面分析体育活动的不安全因素: 一、客观原因: 1、活动场地和活动中的材料及器械的安全性。例如活动场地上有钉子、石头、玻璃碎,天气的原因导致活动场地有积水,活动中使用的材料有锋利的边角,大型器械的失修、破损,这些都可能成为幼儿体育活动的不安全因素。 2、活动状态和活动时间上的冲突。由于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幼儿大多处于四散活动状态,老师无法全面地照顾到每个幼儿,容易引发意外事故。另外,活动时间的同一性,如几个班的幼儿同时在一个场地开展体育活动,造成场地面积的不足,也使得幼儿之间容易产生拥挤,成为不安全因素。 二、幼儿主观原因: 1、幼儿自身身体水平发展的不同。每个幼儿在遗传、家庭、饮食、自身对体育活动的积极性等因素影响下,即使在同一年龄段,身体素质也会发展得不尽相同。但由于进行同一项体育活动时,有些体弱幼儿无法判别自己的能力,而盲目跟从其他体质较强的幼儿进行相同强度的运动,这也容易成为幼儿体育不安全因素之一。 2、幼儿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的神经系统尚处在发育阶段,在活动中他们常常不能预见自己行为的后果,往往会诱发危险因素。尤其是在幼儿园的体育活动中,体育活动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可是幼儿缺乏运动经验和安全意识,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够做出积极有效的应对。 3、幼儿体育活动常规的缺乏。由于在户外体育活动场地大以及存在较多吸引注意力的因素,幼儿自控能力有所下降,同时有些幼儿在活动中因为集体意识差,谦让、友善不够,秩序的概念淡薄,玩性大发时容易一拥而上,发生争抢、拥挤等现象,从而导致事故发生。 4、幼儿对体育活动的规则意识淡薄。规则的制定其实就是为了让活动顺利开展,同时也是避免事故发生的一个限制。但由于幼儿年龄小,活泼好动,具有“不怕危险”和“勇于猎奇”的特性,但是他们明辨是非不准确,遵守规则的意识还不是很强烈,对危险的认知还比较模糊、防范意识淡薄。 新《纲要》指出: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在开展体育活动时,如何解决安全问题呢?下面就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办法。 三.体育活动中如何避免不安全因素 1、保证活动场地和活动中使用的器械及材料的安全。 每次在进行体育活动前都要进行三个“认真”。一是认真检查场地:是否平整、干净、地面有否积水或潮湿,要及时扫去或者拖干净,以防地滑出现安全事故,注意场地周围有无堆放杂物。二是认真检查活动中使用的材料及器械的安全性,例如:平衡木、滑梯、大型攀登玩具等支架是否牢固,跨过的障碍物是否易倒,大型的运动器械要有专人负责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即通知停止使用,并进行检修,特别是假期后注意有生锈或螺丝帽松脱现象,要及时修理好。三是要认真检查幼儿衣服及鞋袜,幼儿裤子是否过松或者过紧,鞋子过大或过小,鞋带或鞋扣是否系上。这些也属于体育活动中不安全因素之一,同时建议家长尽量给幼儿穿舒适度高的衣服。 2、教师要落实好观察调控,同时要制定并落实好户外活动安排表。 为确保户外体育活动中处于四散状态下幼儿的安全,教师应该要进行有效的观察。首先,教师应该选择合适的站位,确保能关注到每一位幼儿。其次,当幼儿进行移动练习时,教师的站位也要随之移动,以便能顾及幼儿活动中的表现。最后,观察应与指导相结合。当幼儿出现一些在教师看起来可能存在危险性的活动尝试时,需要教师结合自己的观察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指导他们注意安全事项,学会自我保护,而不是简单地出手制止。如果因为安全而把他们的手脚“捆”起来,那无异于形同“因噎废食”。 为了合理利用场地,在幼儿得到体育锻炼的同时也能避免不安全因素,应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制定户外活动安排表,划分活动场地和列明各班使用时间,让各个幼儿在不同的场地都能得到体育锻炼,同时亦能很好地减少幼儿身体之间的碰撞事故。 3、体育活动内容的设计要注意个体差异。 教师首先须要了解全班幼儿的生理、心理状况,做好健康排队工作。根据不同幼儿的体质及素质,决定其体育活动的强度和密度。如跨圈跳,可结合幼儿水平,设置呼啦圈不同的距离;跳跃触物架,排几种不同高度的物体。练习平衡动作的平衡木有高有低、有宽有窄。投掷目标有远有近,钻爬的障碍物或拱门有大有小,有高有低,让幼儿自由选择。教师要注意班内每个幼儿的运动能力,每个幼儿参与运动的起点,获得成功的程度,要鼓励胆小体弱、运动迟缓的幼儿从自身起点开始试一试,努力争取一次比一次更好,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发展。另外,教师要根据季节、气温的变化灵活安排活动量,例如冬天时,一般活动量可大些。 4、 让幼儿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首先,我们应该教给幼儿一些自我保护的知识。如:适时穿脱衣服、补充水分;运动之前先做些准备活动,使身体各部位更加灵活;奔跑时不能低头向前猛冲,要观察周围的情况,避免和同伴相互碰撞;不慎跌倒时,要尽力用双手支撑身体,防止头部着地;过平衡木时要注意把握平衡,适时移动重心;躲闪投掷物时,用双手保护头部;如果感到身体不适,及时主动地告诉老师,以便安排休息、适当调整活动量;运动后须做些缓慢且放松的整理性活动,如慢跑、慢走、徒手操等。其次是活动结束后及时总结活动情况,根据幼儿的动作,帮助幼儿分析哪些是危险动作,分析不安全因素或是事故出现的原因,让幼儿逐步积累运动经验,提升自我保护意识。 5、常规教育在体育活动中的制定和执行需要得到重视。 在体育活动中,常规的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各个方面:体育器械的拿放常规;体育器械的使用常规;熟悉并能依据教师的指令及手势及时作出反应,调节自己活动的常规。为使常规能被幼儿接纳,首先应引导幼儿理解常规的重要性。比如在拿放体育器械过程中不排队出现的“蜂拥”状态和争抢器械而导致的伤人事故,教师应该抓住契机进行安全教育,使幼儿通过这些例子知道缺乏常规的严重后果。其次,引导幼儿(尤其是年龄较大的幼儿)制定活动常规,从“要我怎么做”变成“我要怎么做”。最后,要重视常规的教育。为强化幼儿的体育活动常规意识,幼儿遵守常规的情况应被列入活动后的小结中。在日后的户外体育活动中,教师小结的重点不应只涉及幼儿动作技能的掌握,亦应关注幼儿遵守常规的情况,这样有助于培养幼儿关注常规的意识及习惯。 6、教育幼儿严格遵守活动规则。 体育活动中的活动内容和活动规则是让幼儿有序进行运动的必需条件,教师在组织幼儿开展体育活动时,应认真讲明游戏的规则,并严格要求幼儿遵守这一规则。例如:幼儿在练习跳绳时,除了要方法正确,还要告诉他们应与同伴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防止打到周围小朋友的身上。在跑步时不能开小差,告诉小朋友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前面小朋友不向前跑,自己就应该保持好距离,原地跑动而不应用手去推前面的小朋友,眼睛要注意观察周围情况,避免碰撞跌倒。要让幼儿知道规则要求,因此教师讲解规则时,要求幼儿精神一定要集中,教师语言要准确简单易懂,让幼儿一听就明白,才能按规则玩游戏。示范时要求动作正确规范,尽量不要模仿幼儿的错误动作,避免幼儿因好奇而模仿错误动作。对于违反规则者可进行适当的惩罚,使幼儿萌生严格的规则意识,保证活动的安全系数。 体育活动是促进幼儿健康人格不可或缺的,虽然在运动的过程中存在不安全因素,但是如果教师重视了不安全因素产生的原因并采取了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让安全成为体育活动的动力而不是阻力,那我们的幼儿必定会迈好人生坚实的第一步,拥有一副良好的体魄! |
下一篇:体育活动中不安全因素的解析与安全实施策略 |
上一篇:浅谈幼儿手淫现象及其解决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