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分享 感受快乐 |
发布时间:2013-12-16 新闻来源: 浏览次数: |
学会分享 感受快乐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 外经贸幼儿园 廖嘉妮 在每个家长的心目中,孩子们都是独一无二的,很多家长都把自己满满的爱给了自己的孩子,可是这也产生了一个让家长们都很头疼的问题:孩子们不愿意跟别人分享,很自私,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他是有求必应,什么都是他先,所以养成了孩子们不愿意跟别人分享的坏习惯。 有一次在跟家长闲聊的过程中,偶然听见了一件事情:我班的一个幼儿,妈妈给他买了一些零食,让他给妈妈吃一个,可他却把妈妈买的零食一口气全塞到嘴巴里,一个也不留给妈妈。 听完之后,我深感事态的严重性,于是就这一情况对班上的幼儿进行了调查。六一儿童节到了,为了庆祝节日,也为了测试孩子们的分享意识,我让孩子们每人带些零食来与其他小伙伴分享,孩子们的表现如下: 小炜把自己带来的食物全部打开,放在桌上,自己吃得津津有味,有人来到他身边时,他就伸手跟别人要吃的,别人要吃他的东西时,他却把食物紧紧的护在怀里,不让别人碰一下,嘴里还喊着:“我告诉老师你拿我的东西。” 荣荣把自己的食物放在怀里,埋头苦吃,一点都不跟别人分享,还看着别人的东西,但是却也不敢跟别人要。 安安小朋友跟别人交换食物的时候,特别精明,先比比看谁的大一些、多一些,如果别人拿了比她大的食物,她便来向我告状。 慧慧显然是最大方的,她把食物放在桌上,谁来了她都请别人尝尝自己的食物,自己也尝尝别人的东西,还会说:“真好吃,你试试我这个吧,这个也很好吃哦。” 千姿百态,各不相同,却让我不由得分析起他们各种行为背后隐藏的心态: 小炜在家里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小心肝,要什么东西大家都会满足他,于是养成了他一种自我为中心的习惯:什么东西都是我的,谁都不能碰,但是我要的东西你必须给我,唯我独尊。 荣荣的家长教育他:不要乱拿别人的东西,也不要乱给别人东西。于是他反映了一种既不吃亏,也不占小便宜的心态。 安安的妈妈是个精明的主妇,每次去买东西都会斤斤计较,只选对自己有利的,绝对不会吃亏。于是安安也养成了一个爱占便宜的性格。 慧慧平时在家都会将好吃的、好玩的跟自己的家人一起分享,在幼儿园也能跟小伙伴一起分享,很多小伙伴都愿意跟她一起玩。 我班的幼儿有65%以上的幼儿是独生子女,另外35%中,有一半在家里是小儿子、小女儿,这些孩子平时在家都是大人宠着,哥哥姐姐让着。我曾就孩子们在家的分享行为进行过调查:有的孩子拿到玩具自己玩,别人拿他的他就去抢回来;有的孩子想要什么东西就必须要得到,不给就哭闹,直到达到目的为止;有的孩子看到别人有他喜欢的东西就去抢……孩子们的这些行为充分的表明他们缺乏分享意识,不会与同伴相处,处处以自我为中心,这些问题急需解决。 为了培养孩子们的分享意识,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 一、潜移默化 在幼儿园,老师是孩子们学习的榜样,在学习和生活中对孩子们进行分享的培养,例如:在看图书时——“我们一起看这本书吧。”“这本书我看完了,你想看吗?”在玩玩具时——“我可以和你一起玩吗?”“可以和你交换玩具吗?”“可以把你的玩具借给我玩一下吗?”同伴之间也可以相互学习,当幼儿愿意与同伴分享自己的物品时,老师对幼儿积极的评价,也能激发幼儿对分享的兴趣。 在家里,家长是孩子们学习的榜样,爸爸妈妈在孩子面前分享自己的物品,同时让孩子参与进来,感受分享的快乐,逐步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 二、创造机会 心悠小朋友要过生日了,我们为她举行了生日会,在生日会中,请幼儿为小寿星送上祝福语,请小寿星为幼儿派蛋糕、饮料,在感受生日喜悦的同时,也体验到了分享的乐趣;端午节的时候,我让小朋友们带了粽子,开展节日教育之后,让孩子们品尝粽子,品尝的过程中,也让幼儿之间品尝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这样的活动既能让幼儿学到知识,又能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在幼儿园进行环境创设时,我让孩子们带来了家里的玩具,丰富班级的区角材料,进行区角活动的时候,我让孩子们去拿自己的玩具,跟别的孩子交换,或者一起玩等等。这样的活动,既能让孩子们玩得开心,又能逐步养成分享的行为,还能体验到分享的乐趣和满足感,一举多得。 三、正面评价 在日常活动中,我观察到幼儿间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对话:“我想玩你那个玩具!”“不行!”“你不给我玩我就去告诉老师!”“那好吧,那你玩一下就要还给我哦。”遇到这种情况,我便抓住机会教育幼儿:“宝贝,你看你把玩具借给他一起玩,他很开心呢,这说明你是个的大方的、愿意和别人分享的好孩子,相信大家都会很喜欢跟你一起玩的。”我班是小班,有很多幼儿经常因为玩得起劲,不肯将玩具借给别人,在这种情况下,我会引导不肯借玩具的孩子:“宝贝,你看他为什么那么不开心啊?”让他发现原因,引导他想出解决的方法:“我们把玩具分一点给他,跟他一起玩好吗?”并表扬愿意把玩具跟别人分享的幼儿,让他产生一种成就感,愿意在以后的活动中自觉的与别人分享。 四、家园配合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教育幼儿尊敬、礼让,有好吃的先请长辈吃,什么东西都应该跟家里人一起分享,不要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什么。在家庭环境中,家长应该创设良好的情境,树立学习的榜样,同时多与教师沟通、配合,统一教育步伐,让对幼儿的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班笑笑的妈妈听说了我的想法后,十分配合老师的工作:在家里经常给笑笑讲一些分享的小故事;平时有好吃的会让笑笑带来幼儿园分给小朋友一起吃;家里的图书也带到幼儿园跟小朋友一起看,丰富班上的图书柜······因为笑笑妈妈平时的点滴教育中都渗透着分享的行为,笑笑也成为了一个大方的孩子,很喜欢跟别的孩子一起分享自已的东西。 幼儿园的教育虽然只是启蒙教育,但是点滴的渗透能让幼儿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分享行为也是一种社会行为,我们通过每日的教育活动及日常生活,有目的的培养幼儿自发的分享行为,让幼儿充分体验到给予带来的成就感、满足感,及被给与带来的快乐,感受到同伴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在我及家长们的相互配合与共同努力下,本班的孩子们在活动中的分享意识逐步增强,经常听见家长跟我反映说孩子的进步很大,有好东西能够和别人一同分享,还能尊敬和礼让长辈,这让我坚信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 培养幼儿良好的分享行为,对孩子的一生都受益匪浅,为了孩子们的将来,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 |
下一篇:新观念指导下数学教育的改革与探索 |
上一篇:体育活动中不安全因素的解析与安全实施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