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英语课堂的提问技巧 |
发布时间:2015-07-22 新闻来源: 浏览次数: |
浅谈小学英语课堂的提问技巧 东莞市外经贸幼儿园:廖嘉妮 西方学者德加默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提问得好即教得好。”这种看法不无道理。我们知道,好的课堂提问具有增进师生交流、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表达能力等教育功能。(吴琦,2002)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英语交际活动的催化剂。把握好课堂提问技巧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教师的提问。因此,教师必须重视课堂提问技巧,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学好英语。 1. 英语课堂提问的作用 1.1. 准备作用 课前的提问可引导学生预习新课,让学生带着问题主动阅读新课、思考与新课的有关内容,为教师讲授新课做好准备。学生课前准备得越充分,教师的新课讲授就会越容易,新知识的传授也就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也更利于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 1.2. 催化作用 课堂提问犹如一支催化剂,可推动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借助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与教材相关的问题,同时也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师生对问题的讨论和问答,使学生把握教材内容的内在逻辑关系,促进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深入理解,加速课堂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1.3. 反馈作用 即通过提问,教师可以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本课的语言、语法、词汇、背景知识等方面的内容,反省自己的教学目的、手段、方法是否被学生所接受,使教师及时补充原先课堂设计的不足英语课堂体提问的基本原则。(刘继红) 2. 英语课堂提问的基本原则 2.1. 启发思维的原则 教师的提问,应富有启发性。因为课堂提问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手段。“满堂问”其实是“满堂灌”的翻版,会成为学生学习的负担。这与新教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是相悖的。(孙伟英,2005)因此,所提问题应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求知欲,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引导学生的探索活动,并在探索活动中培养创造力。不能为提问而提问,教师必须明确启发式提问重在所提问题有价值和有意义,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展思维能力。 2.2. 激发兴趣的原则 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学习兴趣。(李维,1999)教师提问应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使他们有了学习的原动力,这是启发式教学的关键。为此,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认真地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兴趣点,提出富有趣味性、启发性的问题,用科学的、艺术的、生动的语言,吸引学生去积极思维。(陈开斌,2006) 2.3. 难易适度的原则 课堂提问必须做到难易适度。问题提浅了不易引起学生的重视;提深了,学生会不知所措,望而生畏,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难度较大的问题,一定要设计成一系列由浅入深,由旧导新、从易到难的小问题,使学生通过回答问题,逐步突破难点,把握要领,掌握规律。只有适当的难度,才能引发学生的认知要求。与此同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也应视其具体情况来把握难易分寸,使全体学生都能从解答问题中体验到获取新知识的乐趣。 3. 英语课堂提问的技巧 3.1. 把握好提问的时机 3.1.1. 导入新课时提问 有经验的老师非常重视导入新课时的艺术性,他们往往用设问的方法,造成学生渴望、追求新知奥秘的强烈愿望,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好效果。例如在教PEP3 Unit 4 My Home Lesson 2 时,我结合新课的内容,设计了以下问题:教师先问学生各自的文具和书本在哪里让学生回答。 T:Where is the pen? S1:It’s in the pencil-case. T:Where is the English book? S2: It’s on the desk.. 从学生的回答中逐步引出问句:Is it on the desk? 并帮助学生回答:Yes, it is.然后教师再指物提问:Is the eraser in the pencil-case? 学生回答:Yes, it is.这些都为新授内容作了铺垫,并由此很自然地引入到新授内容:Is she in the living room? Yes, she is. No, she isn’t. 这样由复习旧知识导入新知识,既符合小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也符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贺兆林,2003)同时启发了学生思维,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主动探求问题的答案,把新旧知识很自然地联系在一起,有利于排除学生理解新语言的一种障碍,为新语言的教学创造条件。 3.1.2. 过渡处提问 教师在教学时,从一个知识点讲到另一个知识点要衔接自然,否则学生会觉得莫名其妙,跟不上老师的思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知识点的衔接,多角度、多方位设计各种问题,发展学生横向、类比、逆向、联想等思维,使学生不单单停留在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而且利用现有知识,结合已学知识去创造、去探索,培养创新思维,增强创新能力。(崔刚、罗立胜,2006)比如在教学 PEP 7 Unit 5 What does she do? Lesson 1 时,在教完本课单词 singer, writer, TV reporter, actor, actress, artist后,要过渡到基本句子的教学,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 Who is the woman in the photo? / What is she? Who is the big boy in the photo? / What is he? Who is the girl in the photo? / What is she? Who is the man in the photo? / What is he? 从这些问题很自然地过渡到基本句子:What does your father do? 根据前面设计的问题让学生逐一回答,然后再来回答基本句子,学生就比较容易回答了,这样,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设问,既可以复习旧知识,又能引出新知识,有利于突出知识的整体性。同时,在过渡处提问,可使学生养成注意力集中的良好习惯,并能够有效地训练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 3.1.3. 突出重点时提问 设计课堂提问抓住了重点,主要训练内容也就抓住了。所谓重点,一般地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就是重点。一堂课的教学时间有限,如果对多项教学内容平均使用力量,就会出现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什么也抓不住的现象。备课时,有经验的教师就会在教学内容中找出重点,然后以此为主线,串起其他教学内容。例如PEP 5 Unit 5 My New Room Lesson 6,本课的重点是:The closet is near the table. Many clothes are in the closet. The trash bin is behind the door. 针对上述重点,教师可以先要求学生看本课插图,然后提问: Where is the closet? Where are the clothes? Where is the trash bin? 而这些问题的回答正是本课的重点。从学生的回答中,可以了解学生对重点内容的理解掌握程度。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加以补充与纠正,并让学生反复操练,循环往复,以突出重点,加深学生的印象。 3.1.4. 化解难度时提问 备课时,除确定教学重点外,教师还应该找出教学难点,并为它设计出相应的教学环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英语教学中的难点有的在语音、语调上,有的在语法上,还有的在句子结构上。教师应该采取不同的措施来化解难点来降低教学难度,帮助学生获得学习上的成功。如 PEP 4 Unit 3 Is This Your Shirt? 在初次教学疑问句“Is this……?”时,学生既要理解问句的意思,掌握它的用法,还要学会用升调来提问。汉语中没有类似的语调,因此学生学起来比较困难。为了让学生从理解、操练到掌握,我设计了以下问题: 教师指着图片自问自答,引出问句: Is this a sweater? Yes, it is. Is that a dress? No, it isn’t. 教师提问: Is this a shirt? 学生答:Yes, it is. 让学生感知问句的句子结构和语音、语调。学生跟说问句进行初步操练: Is this your skirt/ T-shirt/...? 教师提供替换词,并用升调说,让学生回答。 这样,通过教师自问自答和学生问答等多种形式,引起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逐步化解教学难点。而难度的降低有利于学生迅速掌握语言材料,学习的成功又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因材施问,注意提问的针对性 课堂学习是学生集体的活动。因此,在提问对象的选择上要照顾全体学生,更要因材施问。平时教学中,由于受到课堂时间、教学内容以及学生人数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一般情况下有些问题不可能一一进行提问。因此,教师在课堂提问时要考虑中等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所能承受的能力,适当照顾优、差两头。 在一些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提问的对象往往是班上大部分学生或者少数成绩好又听话的学生,对极少数成绩差或者调皮的学生,往往是举手也不提问,不举手更不提问,这些学生就成了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的“边际人”。这种教学对他们的发展是相当不利的,可以说是一种无声的折磨和摧残。当然,要让每一个学生在每一堂课上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是不可能的,但至少要让大部分的学生都有被提问的机会。决不能将课堂提问变成只对“尖子”提问,以致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上进心。(贺兆林,2003) 提问对老师来说可能只是一件平常的事情,但对学生来说,则可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我曾听到这样一则故事,有个成绩不太好的小学生,上课时却很爱举手回答问题,有时候甚至老师问题还没说完,他就把手举得很高,问他时,他又不会。后来老师了解到,由于成绩不好,同学们总是看不起他,说他笨,他就不服气。因此,教师提问时,他不管会不会都要把手举起来。老师了解情况后,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告诉他以后老师提问时,要是他真会,就举右手,不会就举左手。这样,老师就经常利用他举右手的机会提问他,并且及时表扬他。他的学习也就慢慢好起来了,同学们也不再挖苦他。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提问对有些学生来说不仅是一个知识点掌握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的问题,是学生平等发展权的问题。因此,教师必须注意这一点,切不可轻视提问对学生的意义,要通过提问去塑造、去保护学生。 3.3. 激发学习兴趣,注意趣味性 使学生注意教师提问的一个好方法就是问一些真正有趣味、能发人深思的问题。教师平时要多注意发现和收集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把这些问题作为设计教学活动的素材。例如,在教数字时,我请学生先收集自己家里所有的数字,学生除了收集家里的电话号码、邮编、摩托车牌照等之外,还收集了全家人穿的鞋子的号码、衣服的尺码、父母的身高、家里的人数等等。有的为了与众不同,甚至还调查了自己家一个月吃了多少鸡蛋,爸爸一个月抽了几包香烟,家里一个月要交多少电费、水费等等。这样,一节枯燥的数字课上得热闹非凡,笑声不断。老师教得省心,学生学得开心。 3.4. 提问时,教师应有支持和鼓励的态度 教师的课堂提问中要十分关注学生回答问题的成就感,即使是很小的进步也要给予肯定和鼓励。问答过程要多表扬、多鼓励、少指责、少批评。学生不能回答出问题时,教师应该做出提示,有耐心地引导学生思考,使他们悟出答案。当学生答错了,教师不能直截了当地说:“No. You are wrong.”这样伤害学生自尊心,打击他们学习的信心。教师应提示或引导学生思考,给机会他们自己改正,或者让其他同学提示或帮助他。切忌冷嘲热讽、恶语伤人。决不能把提问当作惩罚学生不认真听课的手段,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师的评价用语不能一般化、公式化,要把对学生活动的真实感受传达给学生,使评价用语形成一个等级系列,教师要根据学生回答问题时的不同表现,选用不同等级的真实的评价用语,使教师的评价成为课堂教学真实交流的一部分。(张丽)如 “Really excellent!”, “Excellent.” , “Perfect.” , “Wonderful.”, “Very good.”, “Good.”, “Well done.”, “Need improvement.”, “Not too bad.”等。 3.5. 提问形式要多样化 3.5.1. 教师问,全班答 教师问,全班答,如果回答多种多样,再叫单个学生回答这样做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但此种回答方式有时会影响课堂纪律,过多或不恰当使用此种方式会使课堂秩序混乱。 3.5.2. 教师问,请生答 教师提问后,让学生思考一段时间,然后让一个学生回答。这样做可使全班学生处于高度思考的状态。提问单个学生时,要注意学生的表情、反应。如果学生低下头,说明他对这个问题没有足够的把握;如果学生双眼跟着老师转,而且脸上露出喜悦的表情,证明这个学生期待回答这个问题。 3.5.3. 先请一个学生,再提问 教师先叫一个学生,然后再提出问题。这种方式针对性强,但容易使没叫到的学生放松注意力,觉得问题与他无关。 3.5.4. 教师提问,学生举手回答 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举手回答。这种方式能鼓励学生回答,但容易使水平高的学生回答问题机会太多,而水平低的学生机会太少。 3.5.5. 学生间分组讨论回答 对于一些有争议性的问题或者难度较大的问题,最好先让学生分组讨论,集全组同学的智慧,总结出最合理、最全面的答案。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3.5.6. 表演回答 对于展示性的问题,一般让学生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展示出来。例如,在Lesson 41.Planting Trees这一课中,让学生回答How do you plant a tree?就让学生分组合作,展示出来。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把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调动学习积极性,学生更牢固地掌握这一知识点。 提问在课堂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功能,提问——回答这一顺序是教师教学方式整体的一部分。通过提问,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的学习气氛,从而推进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课堂提问应以激发兴趣、启发思维、难易适度为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精心设计提问,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作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吴琦.小学英语课堂提问功能初探[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2.4 [2]. 刘继红.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提问的技巧与策略.http://www.pep.com.cn/ce/czyy/jxyj/ktjx/200605/t20060512_254252.htm.2006.5.12 [3]. 孙伟英.中小学外语教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7,P107 [4]. 李维.小学儿童的学习动机[A].见:李维.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C].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P161 [5]. 陈开斌.中小学英语教育与研究[J].广东教育(综合版),2006.1,P17 [6]. 贺兆林.教学原则[A].见:刘正全、李方、江月孙. 现代教育学[C].广东等教育出版社,2003.1,P203,P205 [7]. 崔刚、罗立胜.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5,P98 [8]. 张丽.论有效课堂提问的技巧http://www.bzfhzx.com/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45.2005.3.19 |
下一篇:体育活动中不安全因素的解析与安全实施策略 |
上一篇:论幼儿手淫现象及其解决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