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引导幼儿形成良好习惯的语言激励法 |
发布时间:2015-07-22 新闻来源: 浏览次数: |
浅谈引导幼儿形成良好习惯的语言激励法 东莞市外经贸幼儿园 执笔:黄 娇 在1978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巴黎聚会上,记者问一位科学家:“请问您在哪所大学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这位科学家平静地说:“在幼儿园。”又问:“在幼儿园学到什么?”“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 所有在场的人对这位学者的回答报以热烈的掌声,因为他直截了当地说出了多数科学家的普遍看法:他们终生所学到的最主要的东西,就是幼儿园老师教给他们的良好习惯;表明了儿时养成良好习惯对人的一生具有决定性意义。教育家叶圣陶也指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我国著名青少年教育家 良好的习惯通俗地说就是符合当前社会规范和幼儿自身发展水平的,在生活卫生、道德品质和认知学习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稳固、自动化了的行为和动作。幼儿期注重培养各种习惯,是为他将来走向社会奠定一块坚实基石。是一个循序渐进,要求由低到高,逐步积累,逐渐定型的过程。这个时期形成的行为习惯无论好坏,都有着很大的惯性力量。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有如独立进餐、作息定时、早晚刷牙、饭前便后洗手、讲卫生、爱整洁等,可以保障幼儿的健康成长;良好的品德习惯,有如文明礼貌、诚实勇敢、友爱同伴、爱集体、守纪律,可以发展幼儿活泼的性格,适应集体生活,有利于社会行为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培养。良好的认知学习习惯,如观察敏锐、注意集中、勤思考爱提问、坐姿和写姿正确、爱护玩具和图书等,可以发展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启迪思维与想象,提高学习效率。 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方法一直都鲜有研究,语言激励法是我们这几年实践工作里常运用的其中一种。激励性语言指的是通过肯定、赞许、表扬和鼓动等方式激发、唤醒和鼓励幼儿不断进取,它具有引导和激励功能。曾经有一名幼儿,因摔倒在地而大哭起来,在旁的幼儿有的旁观,有的愣着,有的哈哈大笑,有的甚至大声训说:“没用,只知道哭,老师不喜欢你,羞羞脸。”还有的孩子正准备趁机起哄,压到这个孩子身上 ……我走过去轻声问他:“摔疼了吗?勇敢的孩子跌倒了会自己爬起来。来,老师再给你揉揉。”在鼓励之下,这个孩子站了起来。安慰好这个孩子,我转过来对其他孩子说:“小朋友在一起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不要取笑别人。我相信,你们都是助人为乐的好孩子。”听我这么一说,有个孩子赶紧的搬来一把椅子,跟着就有别的孩子牵着他的手要他坐下了。在那不久后的又一次摔倒事情里,在旁的幼儿马上去扶跌倒的孩子,说:“老师说过勇敢的孩子跌倒了要自己爬起来”……孩子之间形成了相互鼓励、帮助的良好表现。由此可以看出,教师的一声鼓励,不仅代表了老师的教育态度,也温暖和激励了孩子们,起到了言传身教的榜样作用,是影响幼儿积极接受教育、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重要因素。 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有的语言策略或艺术: 第一,积极的明确指示和建议。这与我们常说的“教育应以正面引导”是相一致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幼儿提出教育目标时,应该多使用平等性的语言,如告诉他们能够做什么,怎样去做,而不是一味地指责他们不能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当然,如果幼儿已经或即将做他不应该做的事情,教师的建议就可以使幼儿改变做法。有众多的实例表明,教师对幼儿消极的命令、指示、批评较多,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通常难以和谐。毫无疑问,积极的建议比消极的命令更为有效,更能拉近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教师对幼儿的教育。 第二,愉快的、趣味的表达方式。这要求教师不论何时何地何事,有必要向幼儿说明事理时,都要心平气和地向幼儿明示。愉快的表达往往会令人心情舒畅,愿意接受不同的意见和批评,对幼儿来说更是这样。教师愉快地、和蔼可亲地向幼儿表达自己的好、恶或指示,可以使幼儿更容易接纳并乐于服从;高声叫喊,或对幼儿“手急眼急”的做法,容易引起幼儿的反感和对抗,削弱了教育的作用,影响教育的效果。 孩子对新鲜有趣的东西总是很感兴趣。教师的话如果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新鲜活泼、幽默风趣,具有艺术性,那么孩子就像在聆听一首动听的歌曲。“趣化”,就是要求教师的语言要形象、生动、富有趣味性。既不能太过“儿童化”,将汽车说成“嘟嘟”,也不能太过“成人化”,将早晨景色说成“雄鸡报晓”。教师趣味性的语言是应该能够贴近幼儿心理的,能使语言更具活力,比空乏的说教更具效力。如有我在让孩子们学习折纸时,会把“把纸折平”说成“帮纸宝宝瘙痒痒”;想让孩子闭上嘴巴时,就说“把我们嘴巴的小拉链拉上”,边说边在嘴上做拉拉链的动作。孩子们都觉得有趣,都乐意去学去做。这样一来,教育效果就好多了。 第三,适时的鼓励。鼓励和支持幼儿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当幼儿遇到问题不能正确解决,感到灰心和无望时,当孩子不能遵守约定时,教师就应该帮助幼儿,用积极的语言引导幼儿、去探索。曾有一个中班时的孩子俊伟,既调皮又好动,日常的教学活被他搅乱是常有的事。乱摸乱碰,故意推倒旁边的小朋友,有意的大声插嘴,说一些和活动完全不沾边的话语……屡屡批评教育对他已经没有一点效果。就在我对他快要失去耐心和信心的时候,一次户外活动中却发现了他一个闪光点。他站在滑梯底下挥动手臂,很神气地学着我的模样指挥着孩子要一个一个滑下来,保护其他小朋友的安全。看到这,我走过去很开心地对他说:“俊伟,你做的真好,象极了一个小老师。现在,请你做老师的小助手,和大家一起来玩游戏。”听到我的鼓励,俊伟用兴奋又略带羞涩的眼神看了我一眼,又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你看,小朋友都在等着你呢。我相信,这次你一定是个能干的小助手。”在我的鼓励下,俊伟不但很快地投入了游戏,而且直到结束游戏,他都坚守着助手岗位。 对他的表现,我及时地给予了表扬和鼓励,孩子们也纷纷赞赏他的进步。从那以后,俊伟渐渐地变了,改掉了以前许多的不良行为习惯,还经常帮助需要帮助的伙伴,主动收拾玩具,摆放桌椅等。由此可见,教师的鼓励对幼儿来说是一种力量,诸如“你试试啊,失败了也没有关系的!”“你试试看!”“再想想,就能想出来了!”“好孩子,继续做下去一定行!”等语言,加上教师亲切的表情、爱抚的动作,会让幼儿受到极大的鼓舞,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是极为有利的。 畅销育儿书《孩子,把你的手给我》中有一个很恰当的比喻——“称赞,就像青霉素一样,绝不能随意用。使用强效药有一定的标准,需要谨慎小心,标准包括时间和剂量,因为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在日常教育教学、和日常的各环节中,我们如何使用激励性语言,让孩子的习惯得到更好的发展与形成呢?在多年的实践工作里,我总结出了四大窍门: 亲眼看见孩子的用心良苦和付出的努力的时候,不妨详细、形象地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描述出来。比如孩子画完一幅画后,你可以这样说:“画面的布局很合理,中班的你就能想到这样画画,真的很有才干。这个房子和远处的树木、牛羊的比例协调;花园里的花儿也形态百样……”你会发现,当你把孩子所花费的心思一一说出来的时候,愉快、自信的笑容一直都在孩子的脸上洋溢着。要是没能亲眼见到孩子的努力的情况也没关系,你可以用过问答的方式让孩子自己说出努力的过程,然后你在中间不失时机地再加上一些适当的点评、肯定,同样也可以给孩子一个有益的赞美。 又比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老师的语言要求是精练、生动形象的,让孩子能够理解的。比如面对活动中的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小班孩子,老师大声喊:“不要讲话了,别讲话。”可能会根本没有孩子理会你。要想让孩子轻轻说话,用:“请给小嘴巴拉上拉链。”孩子们就会异口同声:“ci……”表示拉上拉链,不再讲话了。……结果自然引起孩子共鸣,夸奖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 3、把夸奖当“预防针” 。夸奖不仅仅是事后对孩子的肯定,有时候在预见到孩子对某些事情可能有抵触时,可以事先夸夸孩子,用表扬来打预防针,有时也会有意想不到的“疗效”。 4、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情感如同沃土,知识的种子酒播在这个土壤上。”真正能触动孩子并激励孩子不断进步,改掉不良行为习惯的激励性语言是应该要融入教师的真情的。 一次区角活动,欣悦来到图书角,拿起一本《幼儿画报》翻看起来,我就说:欣悦真乖,会自己看书了。”可她翻了两页,就拿起书跑到图书角把手中的书往架子上一丢,眼睛就又盯上旁边一个小朋友手中故事书了。先是挤着一起看,后来就想抢那个小朋友的书,抢了几次没有抢到。她就离开了图书角,一会儿跑到美工区画几笔,一会儿又跑到建构区拿出积塑满教室跑。我把欣悦拉到一边,问:“欣悦,今天的区域活动你最喜欢玩什么?”她看了看那个小朋说:“我喜欢看书,就是###小朋友手上的那本,可他不给我看。”我笑着对她说:“想看别人的书,那还不容易。不能去抢,是要和别人商量的,别人同意了才行,或者等别人看完了再看,我以前也和我的同学这样换过书看哟!你去试试看吧?”她点点头。然后我们一起找那个小朋友商量,也促进了欣悦在这次的区域活动中学会了交往,懂得了谦让。 语言是一门具有无穷魅力的艺术,它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以及与学生交流、联络感情的重要工具。激励性言语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更是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幼儿园这个相对特殊的环境里,我们要以不同形式的激励来培养他们的能力,养成良好的、稳定的习惯。让幼儿在以后的学习和人生成长中更自信、更优秀! |
下一篇:幼儿早期阅读之我见 |
上一篇:新观念指导下的互动式主题教学实施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