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安全教育 |
发布时间:2013-12-16 新闻来源: 浏览次数: |
浅谈幼儿园安全教育 外经贸幼儿园 丁月明 幼儿的安全意识并非与生俱来,一些安全意识的产生或是安全知识的获得,往往是伴随着孩子们的哭泣声从“实践”中而来,即所谓吃一堑长一智。这无疑会给我们的幼教工作带来消极影响和被动。能否变被动为主动,化消极为积极,通过一定的方式,使幼儿在娱乐中获得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以及保护他人的能力,这是我们幼教工作中值得探索的一个课题。 缤纷的世界五彩的生活,使得幼儿对身边的事物总是有着诸多的好奇,总想看个究竟,弄个明白,问个清楚,也正是这种猎奇心理,促使孩子们不断地去模仿。具体表现为不仅用脑去想,用手去触摸,甚至用身体去感觉未知,由于对“未知数”的探求过于急切,幼儿会在缺少充分思想准备的情况下轻举妄动,忽略了身边的隐患而“从容就犯”,导致了一幕幕不该发生的故事。具体有以下几种行为: 一、自伤行为。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有所增强,自我行为在日常生活中也不断出现,这些意识和行为的出现,使得孩子能够不断地适应生活环境。然而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如果不加以注意和引导就会出现问题,比如:幼儿吃饭时,不正确地使用筷子,容易导致筷子戳到喉咙;再如,一些孩子出于热心,会学着大人的模样,主动给周围的小朋友倒热水亦或用水果刀削水果招待小伙伴,结果往往是得不偿失而“祸及自身”。 二、他伤行为。 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通过游戏不仅使孩子们增长智慧增强体能,同时也增进了小朋友间的友谊。但事物的发展总是辨证的,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孩子们在玩乐的过程中,同样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意外,如一些幼儿在相互玩耍追逐奔跑过程中,因未能注意路滑而导致摔倒;也有的由于忘情地游戏致使相互间发生碰伤,结果则是“乐极生悲”。 三、互伤行为。 牙齿和舌头难免有打架的时候。幼儿在嬉戏玩耍的过程中,常常会因为相互间争执玩具或是“舌战”等,为了体现一下自我强大的一面,有时竟升级为“角斗”行为,其结果往往导致“两败俱伤”。其实例就不胜枚举。 上述几种行为,给我们的幼儿园的教学工作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即如何教给幼儿必要的安全知识,如何提高幼儿的安全防范能力,消除安全隐患。 1、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必须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和特点来进行。在教育方法上,教师可采取示范与讲解相结合,以及游戏的方式注意正面引导和随机教育,把安全教育落到实处。 2、孩子们对于身边的事物,总是通过视觉观察、触觉感知、嗅觉体味等去认识,但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周围世界太神秘了,以至于他们会“不顾一切”不计后果地去了解,结果是顾此失彼。 3、针对这一特性,我园把安全教育放在首位,寓安全教育于教学活动之中。对于小班幼儿以“静听”的方法为主,借助于一些寓言故事中的动物形象深化其内容,比如:通过讲述《狼来了》的故事来进一步刻化“安全”在幼小心灵中的概念,告诉幼儿不能跟不认识的人走;不要吃不认识的人给的东西等等;同时,引伸生活中的一些不安全行为,教育他们不能随意玩尖物;不要把纽扣等小物件塞进耳朵、鼻子里;更不能玩火、玩电……。中大班则采用“动静相宜”的教学方法,通过认识常用安全标记如交通安全标记、电力安全标记、防火安全标记等,让他们知道其危险性所在,并通过智力竞赛和体育游戏等形式加以巩固,也可通过电视录象资料,制作简单明了的操作卡片,编制朗朗上口的绕口令、编写优美动听的儿歌等,向幼儿讲解和传授一些生活中所必须的安全知识。总之用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帮助孩子破解未知数,在“释疑解难”的过程中,达到给孩子“传道授益解惑”的目的。 四、运用多种手段,强化安全教育氛围。 幼儿园安全教育的主体是天真活泼的孩子,开展安全教育活动离不开全体教职员工以及孩子们的积极配合,这就需要制定有效的安全制度并建立起安全网络,形成安全教育有专人负责,教育过程人人尽责的良好氛围 如何将安全制度落实到位,使网络建设发挥其应有的效能,一方面必须强化教师安全教育的责任感,定期组织她们学习和讨论,必要时可进行安全教育的课堂观摩和评比,对教学环境、安全设施等硬件也可进行安全性评估,找出不安全因素;另一方面在教育过程中,可纳入考核机制,将教师的安全教学实绩与个人收益挂钩,以进一步促进安全教学质量。比如:教师每周在班集体内选出一名小“安全员”,由他(她)负责每天的安全检查,并在每周末进行评比,评一评谁的安全红花最多,同时也可在每月评选出幼儿园安全小卫士或安全小明星,予以奖励,如此将口头上较为“笼统”的“安全”概念进一步加以强化,继而化作孩子们之间的自觉行为;在传授有关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基础上,老师可在班集体内进行一对一组合,将小朋友组成若干个安全互保对子,对子之间进行安全竞赛,以期达到让幼儿在参与活动过程中,相互提醒增强安全意识,督促安全共同进步的目的。 五、模拟预想话安全,循循善诱深感悟。 在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的基础上,不仅要让孩子懂得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做了有危险,还应让幼儿懂得当危险发生后,该如何去处理不安全问题。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老师应有针对性地就幼儿时期常会发生的一些不安全现象进行剖析,可模拟“预想”出种种不安全现象,让幼儿根据所学的安全防护知识,拓宽思路,独立思考提出各自的观点和处理的办法,达到防治相结合的目的。老师则可据此因势利导,对于正确的处理意见予以表扬和肯定,对于不正确的表达或是不完整的答案,可循循善诱让幼儿感悟一番,并开展讨论,让孩子们从中“取长补短”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如此,必将收到良好效果。 通过以上活动和教学形式,安全知识会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扎下根子,其安全自卫和防卫能力将有较大提高;同时,有效的活动不仅使孩子在娱乐中增强安全意识,玩得更为开心,也使家长更为放心,老师教学更为宽心。但同时值得指出的是,对于幼儿的安全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它应当成为幼儿教育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项目,无论老师、家长或是幼儿时刻都不能放松安全这根弦,当“防微杜渐”,警钟长鸣。 |
下一篇:做一个有主见的自己——幼儿教育策略 |
上一篇:浅谈孩子的健康成长建立在家与园的共育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