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有主见的自己——幼儿教育策略 |
发布时间:2013-12-16 新闻来源: 浏览次数: |
做一个有主见的自己——幼儿教育策略 外经贸幼儿园 陈鹰峰 李开复先生说到:“在人生的旅途中,你是自己唯一的司机,千万不要让别人驾驶你的生命之车。……你应该珍惜自己所拥有的选择和决策的权利,虽然可以参考别人的意见,但千万不要随波逐流。”如今每个家庭大多数都是一个孩子。孩子肩负着父辈乃至祖辈的期望。如何让幼儿健康的成长,想必是每个家长、教师甚至教育工作者都一直思索的问题。所谓健康成长,不仅仅是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身心健康。当然,健康的身体加上健康的身心肯定是家长们最需要的。 那么,如何让孩子具备一个健康的身心呢? 一、培养有主见的孩子 现生活中的孩子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作为父母,如果不能体察他们的内心世界,不注意尊重他们的自主要求,一味按照自己的想法为他们规定一个学习和生活的模式,孩子的依赖性就会越来越强,自我主见意识就会变得很弱。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很可能会是一个优柔寡断、遇事毫无主见的人。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如何注意培养一个有主见的孩子呢? 1. 让孩子自己表达 现在的很多家长生怕孩子在别人面前让自己难堪,凡事都安排好,比如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吃饭时应该注意什么,不要和什么人接触等等。这样的孩子生活其实是教条化的,他们不能自主,没有自己的空间,一切的一切都是家长程序化的安排。这样的孩子将来如何能独立呢?其实我们不妨让孩子自己表达,比如出门前,问他(她)想穿什么衣服,午餐吃什么,打算去哪里玩、玩什么等。这样教出的孩子是独立的。孩子自己也觉得自己是家庭中的重要一员。自己也有“发言权”,和爸妈是平等的。大小事情孩子都愿意参与,这样无疑大大提高了做事的积极性。 2. 放弃强迫命令 很多父母乃至有些老师也在要求孩子做事时,往往喜欢使用命令句式,如“就这样做吧”、“你该去干……了”。或者干脆对孩子全盘否定,“你真笨啊,怎么能这样呢!” 诸如此类的话。 这种语气会让孩子觉得父母的话是说一不二的,自己是在被强迫做事,即使做了心里也不高兴。 父母不妨将命令式语气改为启发式语气,如“这件事怎样做更好呢”、“你是否该去干……了”,这种表达方式会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对自己的尊重,从而引发孩子独立思考,按自己的意志主动处理好事情。教师就更应该用启发式教学了,不然就无法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上必定是一潭死水。幼儿时期的教学特点最好是游戏式的内容、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孩子的天性是喜欢玩,如何在游戏中让孩子尽情的玩,同时学到知识,是每个教师必须要考虑的事情。 3. 耐心倾听 耐心倾听孩子讲的每一句话,鼓励并引导孩子自由地表达思想,既体现了家长对孩子的尊重,同时也能有效地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家长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注意: 1) 静听孩子的“唠叨” 幼童大都喜欢唠唠叨叨地讲他见到的一些人或事,家长千万不要嫌孩子罗嗦和麻烦,因为这种“唠叨”恰好是孩子自主意识的最早的体现,他是试图向成人表达他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因此,家长不仅要静听孩子的“唠叨”,还要鼓励孩子多“唠叨”。 2) 勿抢孩子的“话头” 不少家长在听孩子讲话时,有时会觉得孩子的语句、用词不够成熟,喜欢抢过孩子的“话头”来说,这样做无疑是剥夺了孩子说话的机会,同时也会让孩子对以后的表达失去信心。 因此,在孩子想说话的时候,即使他辞不达意,家长也应让孩子用自己的语言把意思表达出来,而不能抢做孩子的“代言人”。 3) 留意孩子的报告 家长可随时随地提醒孩子注意观察事物,给他们探索的机会,观察之后,还应问一问他看见了些什么,学会了些什么。当孩子向家长作“报告”时,家长留意倾听并适时点拨,会令孩子得到鼓舞。 4) 聆听孩子的“辩解” 当孩子为自己所做的事与家长争辩时,家长千万不能斥责孩子“顶嘴”,要给孩子充分的辩解机会;当孩子与他人争吵时,家长也不需要立即去调解纠纷,可以在旁聆听和观察,看他说话是否合理,是否有条理。这对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大有益处。 4.让孩子自主选择 家长对孩子自主选择的尊重,可以随时随地体现在最简单的日常生活中: 1) 吃的自主 当孩子能力所及时,在不影响孩子饮食均衡的情况下,家长可以让孩子自己选择吃什么。例如在吃饭后水果时,家长不必强迫孩子今天吃苹果,明天吃香蕉,而让孩子自己挑选。 2) 穿的自主 家长带孩子外出玩耍时,在保证安全、健康的前提下,可以让孩子自己决定穿什么衣服,切忌随自己喜好而不顾孩子的感受。 3) 玩的自主 不少孩子在玩游戏时,并不想让成人教给他们游戏规则,更愿意自己决定游戏的方式,并体验其中的乐趣。家长可让孩子自己选择玩具和玩的方法,这样做可以极大满足孩子的自主意识,帮助他成为一个有主见的人。 二、性格培养 性格是一种个性心理特点,它是个性的核心部分。畏首畏尾,缺乏独立性、过分依恋亲人,是性格软弱孩子最突出的表现。在性格形成时期,孩子表现出性格意志的缺陷,父母应引起重视,及时进行帮助、引导,使孩子的个性得以健康发展。那么,怎样对付性格软弱的孩子呢? 1、让孩子学会生活,把握自己。家长的包办代替是孩子形成性格软弱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不让孩子做任何事情,舒适、平静、安稳的生活,剥夺了孩子自我表现能力的机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方式,导致了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萎缩。因此,要培养孩子成为强者,父母首先要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学会生活。譬如:夜间让孩子独立上厕所,自己到牛奶站取牛奶;父母暂时离开时,稍大一些的孩子能够独立而不害怕;当发生意外事情时,不惊慌、不哭泣等。这些看起来是小事,但是对培养孩子独立、勇敢的品质很有益处。 2、让孩子接触同伴,锻炼自己。心理学家指出:孩子的性格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表现得最为明显,这也是纠正不良性格的最佳途径。爱模仿是孩子的一大特点。父母要让性格软弱的孩子经常和胆大勇敢的小伙伴在一起,跟着做出一些平时不敢做的事情,并将小伙伴的言行举止作为自己模仿的对象,耳濡目染,慢慢地得到锻炼,变得勇敢、坚强起来。 3、尊重孩子,不当众揭孩子的短。相对来说,性格软弱的孩子比较内向,感情较脆弱,父母尤其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如果当众揭孩子的短,会损伤孩子的尊严,让他觉得无地自容,脸上无光而羞于见人,无形中不良刺激强化了孩子的弱点。如果确实需要指出孩子的缺点,应在肯定孩子成绩的前提下,用提建议和希望的口吻指出孩子的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孩子都会乐意接受的。 三、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宝宝将来独立人格的树立和健康心理的建立有积极的意义。父母应承认宝宝的独立人格。平时多和宝宝平等交谈,让宝宝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放手让宝宝去做他喜欢的、且不违反原则的事,使他充分展现自己的能力。 宝宝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或困难。作为父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宝宝将来独立人格的树立和健康心理的建立都有积极的意义。 1、父母应承认宝宝的独立人格。平时多和宝宝平等交谈,让宝宝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放手让宝宝去做他喜欢的、且不违反原则的事,使他充分展现自己的能力。在这些活动过程中,让宝宝逐渐意识到,他是一个有独立思想和独立能力的人,不是事事必须依赖父母的小东西。 2、确定适当范围,支持宝宝“自己来”。凡是宝宝能自己做的事,必须支持他自己做,并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扩大“自己来”的范围。如1岁的宝宝吃饭时要自己来,便可满足其要求,不要怕他把饭洒到桌上;2岁左右的宝宝要自己洗手洗脸,自己爬楼梯、穿脱鞋子等等,均应支持,允许他自己做。这样既可锻炼宝宝动作的灵活性、准确性,又可增强宝宝自理的能力。 3、父母要以身作则。我们都知道“耳濡目染” ,“潜移默化”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长期和孩子一起生活,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可能模仿 ,有时候孩子就是自己的“影子” ,记得有次我脚面被蚊子叮了,为了方便挠痒,我把脚放到板凳上,一旁的儿子马上也做类似的动作。在孩子面前父母一定要做好的榜样,哪怕一个小小的举动,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因此作为孩子身边的人,做父母的一定要百分百的小心。切不要不以为然。 4、宝宝犯错误要和风细雨。孩子犯错误是经常性的,作为家长或者老师不能不闻不问任其发展,更不能大声呵斥、暴跳如雷。前者容易纵容他,后者容易伤害他。更应该做的是和风细雨、语重心长的说理,告诉孩子为什么会犯错误。指出犯错误的根源,避免类似的粗无再次发生。儿子吃饭时,总是把碗放在自己的面前很近,靠近饭桌边缘,用勺子挖米饭时,经常把碗弄翻。我就告诉他,应该把饭碗放到靠里一些,同时勺子挖米饭时,另一只手要扶着碗,双手协调。现在儿子就不会犯同样的错误,这就是一个进步,哪怕只有一点点。 5、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 宝宝走路哪有不跌倒的,别说刚学步的孩子,就是3、4岁的孩子摔跤也是常有的事。有次和儿子一起去超市。儿子光顾看前面的汽车,不小心给路面翘起的方砖搬到了,结结实实的摔了一跤。小家伙眼看就想哭。我急忙跑过去,给他讲这不怪他,是那个方砖不乖乖。这样就先转移了孩子的注意力。然后再说“走路时要注意脚下,不要着急”,“历史上的大英雄摔倒都是自己站起来的”,说完我就走开了。儿子在我故事的熏陶下早就想做大英雄了,自然自己就站起来了。此时如果没有大碍的话,我们千万不要去扶孩子,否则TA会认为这是父母的错。父母帮忙是天经地义的。 6、让宝宝诚实 由于受大人的影响,宝宝3岁后,都知道爱面子了。儿子有一次放屁了。当我问的时候,他又不敢承认。后来我我给他讲了列宁小时候在姑妈家打碎花瓶的故事。儿子感动了说:“妈妈我知道错了,要做个诚实的孩子,放屁就放屁没什么大不了的。”,我当时非常感动。觉得孩子一下子长大了很多。我相信这个事情对他以后发展非常有帮助。 |
下一篇: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
上一篇:浅谈幼儿园安全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