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9 游戏展天性,玩乐促发展——角色游戏促进中班幼儿社会性交往能力的研究 |
发布时间:2018-10-10 新闻来源: 浏览次数: |
游戏展天性,玩乐促发展 ——角色游戏中促进中班幼儿社会性交往能力的研究 执笔:刘爱华 摘要: 随着幼儿园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结合东莞市提出的课程游戏化项目和“去小学化”的指导思想,让我们幼教工作者更深入地认识到幼儿自主学习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于是,区域活动便成为了幼儿园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纽带,教师利用区域游戏活动时间实现对孩子的观察、认识、了解继而更全面地解读幼儿,做到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指导教育工作。中班幼儿在经历了小班一年的生活经验累积后,有意识性行为开始发展,在集体中行为意识增加了,注意力集中了。情绪较之小班时期更稳定,开始会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规则意识萌芽,喜欢和同伴一起玩,在活动中他们逐渐学会了交往,会与同伴共同分享快乐。基于中班孩子这些发展,我们迫切需要提升他们的原有经验,满足他们各方面的需求,尤其是在社会性行为发展这方面。满足幼儿以小大人的身份亲自去模仿成人生活、感受成人世界。在这过程中,教师需创设自由、自主、支持性的交往学习氛围;正面、积极、及时有效评价;分析、反思中不断提升角色游戏价值,循序渐进地从模拟小社会中交往能力,发展中班幼儿的社会性交往能力。 关键词:角色游戏 社会性交往能力 中班 一日生活皆教育,中班幼儿社会性交往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一日生活的任何环节之中,区域活动里教师创设的角色游戏环境,为幼儿搭建了与同伴自由交往的良好平台与氛围,让中班孩子在真实的社会情景之中去体验与同伴之间的自主交往,并且学会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懂得集体游戏的行为,服从共同的行为规则,学习轮流、协商、合作等技能,使自己的行为能更好地融入到集体生活中。 一、认识角色游戏、明确角色身份 1、角色游戏的开展现状 喜欢游戏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自主游戏更是每一个孩子乐此不疲的。因为在自主游戏当中,孩子可以成为游戏的小主人,能够自由、自主和愉悦地进行游戏活动。进入中班后,孩子们对角色游戏充满的好奇心,孩子们喜欢通过特定角色的扮演来反映或想象现实社会生活的人与事。孩子们在角色游戏的扮演过程中既有对现实的模拟,又有对现实的想象。中班年龄阶段的孩子,他们的思维开始由直觉行动思维发展成具体形象思维,有意性开始发展,特别喜欢模仿他人的行为和语言,但由于现在的孩子大多为独生子女或因隔代教养的原因,因此在平时开展的角色游戏中经常会因为扮演其中主要角色而争执不休,或者因为某件事情某样东西意见不合而争吵,亦或者相互合作性交往性的言语不多,出现处于独自游戏或平行游戏状态。 每个孩子都迫切希望自己快快长大,尽快进入成人世界,模仿成人的各种劳动,却又不知道个中行为规则、交往守则,往往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想怎样就怎样。在这些区域中让孩子模仿的愿望得以实现,是孩子生理和心理的需要,也使教师能够自然地以合作者、参与者的身份加入游戏,从中巧妙地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2、角色身份的定位 幼儿园中班是幼儿在幼儿园生活阶段中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也是幼儿身心发展的最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通常喜欢用表情、身体动作、手势语等肢体语言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及意见。与小班时期相比,这个时期的孩子有着其显著的年龄特征,我们发现,他们好奇心重,好动,但技能技巧方面缺乏,喜欢玩游戏,但活动中出现的问题频繁,喜欢模仿,并且有着出色的模仿能力,语言学习能力迅速发展。中班时期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控制能力、自我意识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飞速发展。渐渐脱离了小班年龄段的独自倾向,形成与周围人交往的需要,具备了形成一定交往技能的条件。因此,角色游戏作为中班幼儿来发展他们的社会性交往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意义,是培养中班幼儿社会性交往能力的有效且重要的途径之一。 二、转移生活经验、建立社会常规 1、生活经验的转移 医院、美食、家庭生活这些活动场景与内容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都是不陌生的,尤其是孩子经常接触的,例如:点心屋——点菜、品尝、外卖;医院——医生与爸爸妈妈、病人之间的对话,医护人员对于病人的照顾与关心;理发店——发型师与顾客之间的对话等等。这些熟悉的场景与对话让孩子活动的时候更加的得心应手,不会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 案例:岚岚和乐乐是小猫医院的医生和护士,教师作为一名“病人”来到小猫医院,还没到挂号处就喊道:“诶呦呦,我的肚子疼死了?”宝宝医生听到后赶紧拉出凳子,让病人坐凳子上休息。宝宝医生对着教师说:“给你打个针吧”说完熟练的拿出针头,为病人先用棉花球消炎,再用手拍了拍手背(以显示筋脉更明显),轻轻的在手背上打针,并用夹子夹起棉花球,非常细致地叮嘱病人,“要按住手,不然要出血。” 2、社会常规的建立 在小小的角色区域里,对于大人来说那就是模仿活动所提供的场地,但是对于孩子来说,那是一个团体,一个社会,甚至于一个世界。在这一方天地中,孩子们学会生活,学会与人的交往,建立了必不可少的社会常规意识。正所谓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规章,没有制度,就等于没有游戏规则,没有游戏规则,在任何一个领域都意味着没有公平可言。因此在活动的前期准备,到活动过程中,以及活动结束我们都在帮助孩子建立这样的常规。 案例:医院里,横冲进来了一位推着自己宝宝的妈妈,说:“我的的宝宝拉肚子。”一边说一边就要医生立刻为其治病。见状,教师扮演的病人马上说:“我先来的,大家要排队。”这时医生也转过身来,对这位妈妈说道:“她先来的,我先给她打针,你等下啊。”那位妈妈听了后自觉、安静地等在了一边。 已经是中班的孩子,他们对于生活中经常活动的场所、情景都有再现的能力与兴趣,因此将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转移到我们的角色游戏中,并进行了一些模仿与创造。但是孩子们只是依靠记忆,依靠经验,他们不能判断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这就是问题的所在。如何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社会观,道德观,这正是我们所需要努力的方向: ● 活动前展开讨论: (1)、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需要排队? (2)、如果碰到别人有困难,我们该怎么办? (3)、在活动过程中我们还应注意什么,什么事情是不能做的? 根据孩子的回答,教师进行提炼,将一些社会性潜在规则的弊端进行剖析,尤其是插队所造成的后果。 ● 活动中适时引导:根据孩子的活动情况,教师及时的介入引导,调动孩子的情绪与情感,激发孩子遵守游戏规则的意识。 三、发展幼儿能力、促进社会交往 在经过了角色意识的培养与树立,生活经验的转移与社会常规的建立后,孩子在自主性极强的角色游戏活动中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与体验: 1、交往能力的提升 案例:自主游戏中,庭玮一会儿地板上扭动双脚发出“吱吱吱”的声音,引发大家的关注,一会儿又到处看看其他孩子玩的材料。没多久,她发现了车天车地里的纸箱汽车。于是开着车子在奔跑,几次因为车速太快连人带车一起摔倒了,但这些一点也没有影响继续玩车的兴趣。他玩车的快乐很快感染了同伴,大家都想坐上车。进进小朋友上车了。“你要去哪里呀?“我要去公园玩”“请注意了,车子开动罗。”“”哦,到站了,叶进,你可以下车啦。”“我的汽车要去北京,有谁要坐车吗?”庭玮开始兜拉“客人”坐他开的汽车。这时由于纸箱汽车的轮子脱落下来。你着急得直跺脚。老师提出帮你修修,你的情绪立马平和了下来。在老师的提醒下,你开始寻找修理车子的材料。你在功能室转了一圈,最后决定用双面胶和透明胶来完成修理工作。你边打开透明胶带边自言自语道:“我打不开,就要找大人帮忙。”于是你找到了我说:“爱爱老师,你帮我打开这个胶布好吗?”庭玮仔细地把透明胶粘到了轮子的边缘,接着你开始修理车身,你小心地剪下一段透明胶,轻轻地粘到车身上,发现松了一点,又用小手拍紧。一直坚持把纸箱汽车脱落的两个轮子粘贴稳当。与小班的角色游戏相比,中班孩子在活动中更加“热闹”,这里指孩子在活动过程中更有交流的空间与能力,不管是在语言的表达与交流上,还是对一系列活动的逻辑上都有很大的提升与进步。孩子, 们知道乘客来了,我该如何与之交流,孩子们的社会经验在游戏中得到体现以及一些突发状况的处理等等。 2、精细动作的发展 心灵手巧,既心思灵敏,手艺巧妙。手巧自然脑就灵活了,精细动作的训练,就可以锻炼孩子手的灵巧性,促进大脑的发育。在各个区域中我们都投放了一些材料来帮助幼儿达到这方面的锻炼,例如: 烧烤屋——用吸管将食物按照打好的小孔一个个顺序串起来 娃娃家——帮助娃娃扣衣服,穿鞋子 理发店——用毛线制作假发 ● 蛋糕屋——用低结构材料来制作甜甜圈:首先将日常在玩的可以塑成圆形的积木拼成甜甜圈的样子,然后利用彩纸与皱纸制作成各色糖果 在众多区域中,我们根据孩子的需求设计并创设了一定量的材料,让孩子的精细动作发展得到了充分的体验,并能在操作过程中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扣扣子与穿鞋子在日常生活中就能得到成功的体验。 3、社会情感的流露 案例:教师按住棉花球问:“谢谢医生,要多少钱”?此时,洛洛小朋友已经候在医院门口许久,打断了我们的对话,非常关爱的说“没有钱,我这里有”,顿时我被这名孩子得表现所感动,原来孩子一直在关心我。“请问,一共需要多少钱?”医生回答道:“4块。”于是洛洛很热情的拿出两个笑脸帮我付钱给医生。医生对着洛洛说:“再拿两块”,洛洛没数就给,一看有三张笑脸,医生还给他一个笑脸,并表示感谢。 案例中的洛洛是娃娃家的宝宝,在看到教师扮演的病人没钱的时候,不假思索就喊出:“我这里有钱。”表达的是对于他人的一种关爱,这种爱是大爱,这一举动我们没有强调过,同时也没有宣扬过,但是在自主、开放的角色游戏中是那么自然的表露了出来,不需修饰,不需赞美,不需宣扬,就是那么的自然。 四、结语 一日生活皆教育,中班幼儿社会性交往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一日生活的任何环节之中,区域活动里教室创设的角色游戏环境,为幼儿搭建了与同伴自由交往的良好平台,让中班孩子在真实的社会情景之中去体验与同伴之间的自主交往,并且学会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懂得集体游戏的行为,服从共同的行为规则,学习轮流、协商、合作等技能,使自己的行为能更好地适应集体适应社会。 教师在为幼儿搭建角色游戏的平台时,应该是要有目的、有计划、适时适度的指导下进行,通过合理的空间安排、提供丰富多样的环境材料,为幼儿创设一个既有序又能自由自主地表现自我的空间。因此,幼儿教师必须提高执教能力,契合主题,特别是对于具有生活性、合作性、自主性的主题内容能够及时开设各类角色游戏,来培养幼儿的交往与合作能力,最大可能充分挖掘每一个孩子的潜能,开发每一个孩子的智能,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快速成长。 在具有开放、自由、自主的区域角色游戏的环境下,发展中班幼儿的社会性交往能力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教师应采用多种的教育手段,提供频繁的交往手段,随时关注幼儿的社会性交往行为。如:结合主题可多组织外出参观的活动,以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真实社会生活,积累基本社会交往技能,最终在角色区中能够更自如地运用文明用语、友好交往,得到全面发展。同时,对于平时幼儿文明正确的交往行为,及时、适当地给予肯定鼓励,使每个孩子能够与同伴友好相处、互相关心、相互帮助、团结合作。 总之,教师在为幼儿创设角色游戏时,要想使角色游戏更富有个性化,更高效率,更有利于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我们教师需要不断地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的创新,不断地提高自己在幼儿角色游戏中的观察、引导以及适时介入的能力,才能更加有效地促进中班幼儿的社会性交往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莉. 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J]. 求知导刊, 2016(8):124-124. 2.沈芬. 在师幼互动的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 2017(3):100-101. 3.宋艳梅. 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社会交往能力发展现状及应对策略[J]. 华章, 2012(24). 4.陆萍. 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小班幼儿的交往能力[J]. 幼儿100:教师版, 2017(3):51-53. |
下一篇:9月中班级小课题 |
上一篇:暂无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