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呼唤幼儿教师的教育观念和行为的转变 |
发布时间:2013-12-16 新闻来源: 浏览次数: |
新课程呼唤幼儿教师的教育观念和行为的转变 外经贸幼儿园 罗欧 [论文摘要] 幼儿教师仍存在落后、传统的教育观念,幼教现状不容乐观:如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过多关注教学结果、过于注重教学形式,忽略幼儿主体性的发挥、幼儿学习方式比较单一、师幼关系不平等,师幼难以有效互动,阻碍幼儿教育健康发展。教师必将在观念上有新的诉求和新的转变。新的教育目标价值观、新的教学观、个体差异现象等等转变观念,因此,为迎接新世纪的教育变革,我们的幼儿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势在必行。 关键词: 幼儿教师 新课程 教育观念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教育观、教学观做了全新的解释,这些观念,是针对传统教育重人才培养的统一,以及重知识灌输轻自学能力培养的特点提出来的。在传统的教学注重基础知识传授和基本技能技巧的训练,幼儿教育自身的价值不受重视。在新课程倡导树立活动教学观,既关注幼儿未来的发展又关注幼儿目前的现实生活,既关注每一个个体,强调幼儿自主地、合作地、探究地学习。无容置喙,当前幼儿教育领域正在进行一场深刻的变革。这场为适应时代转型的教育革命突出地表现在将由以往的传统教育向创新教育转变。然而,教育的任何变革最终都要通过教师来完成,教师是教育变革的中坚也是教育的主导因素,更是提高办园质量的关键。为应付这场新世纪的 教育变革,教师必将在观念上有新的诉求和新的转变。 一、 新的教育目标价值观——教育为幼儿终身的学习和发展作 准备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迅速变化,教育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革。幼儿教育的目标和价值取向正开始从关注表层、眼前向深层、扯变革。为了幼儿终身的学习和发展,幼儿教育应注重幼儿乐学和会学这种影响人终身发展的大的教育目标和价值。在幼儿期,如果培养起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幼儿就有了学习的原动力和内驱力,就有了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动力机制。一个人如果学会了学习,获得了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他就能不断运用这些方法去寻求尚未知晓的知识,并不断探求各种解 决问题的方法。 当代幼儿教育的目标应强调:优先考虑情感态度,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主动性、创造性和责任感,重视孩子探求知识的过程和方法。在健康领域,注重用幼儿感兴趣和喜欢的活动,培养幼儿锻炼身体的兴趣和健康生活的态度与习惯;在科学教育领域,要注重发展幼儿的探究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社会领域,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发展其合作与关心他人的态度;在艺术教育领域,要注重培养幼儿对艺术活动的兴趣,使幼儿敢于表达和表现自己的感知和体验。 因此,在幼儿课程改革的指导下,教师应思考“应教给幼儿什么”和“怎么教”和问题。所以教师应该把教育看作是为幼儿一生的学习和发展打基础的活动,授人以“渔”,这样幼儿教育才无愧于被称为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才能真正成为符合终身教育理念的高质量的幼儿教育,幼儿所获得的发展也才不会是情感缺失的、表面的、片面的、暂时的,而是积极愉快的、真实的、全面的、可持续的。 二、新的教学观——采用引导幼儿主动学习的教育策略 由于受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与经验的影响,同样的事物与现象对于不同的学习者会有不同的意义,我们要教给幼儿的,幼儿不一定都想学,都能学到;幼儿能学到的东西也可能不是我们想让他学的。“教”与“学”之间这种不对称关系,要求我们把幼儿看作主动的学习者,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的需要和兴趣,从周围环境中选择学习内容,主动地建构自己对于周围环境的认识和理解。因此,我们要树立新的教学观,从习惯于“教孩子学习”,让孩子的学适应教师的教的传统模式中走出来,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使幼儿主动地学习。 1、给幼儿创设一种平等、民主的氛围是幼儿主动学习的保障。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让幼儿就一些事情主动发表自己看法,“你们在幼儿这一天的时间想怎样安排?” “书包里的东西怎样摆放才合理?” “小朋友不小心打破了杯子我们样处理?”等等。小朋友在这类讨论活动中越来越主动,越来越有主见了。记得在大班的一次谈话活动中,教师讲了一句话:“小鱼不能离开水面生活,所以它从水里出来后得马上返回到水里”。她的话刚完,鹏鹏小朋友马上反对:“老师,我觉得你说的话有点不对,有一种攀鲈鱼不但可以离开水较长时间,而且还能爬到树上捉虫”。观摩的老师和小朋友们都为他敢于大胆、自信地反驳老师的观点而鼓掌。孩子们在平等、民主气氛中,他们的个性同时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2、教师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的心理、生理的需要,从幼儿兴趣出发,吸引幼儿主动地学习、活动。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在他的教育理论中说道:知识——就其起点而言,既不是来自客体,又不来自主体,而是来自它们的相互作用——最初主体与客体是纠缠在一起的。我们使用“主动活动”这一术语是指由学习者发起的学习,不是指由教师手把手教或传递而进行的学习,也指学习者创造性地学习。一旦幼儿在做他们感兴趣的事情时,就会充分卷入到预想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如果我们希望幼儿能成为有智慧的问题的解决者,最好的方法即是给他们大量做自己感兴趣的工作机会,让幼儿自己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我园采用方案探究活动实施教育,在方案教学中我们老师的主题网络是预定的,而需要与幼儿商讨之后才得已实施,在教育教学中当遇到孩子感兴趣的内容时,教师在以后工作中要即时修改方案,把内容更具体化,在这种方案探究活动中做到了民主,让幼儿充分发挥主体的作用,虽然难度比较大,对老师的要求也较高,但教学效果好。 3、教育教学渗透于一日生活中,促进幼儿主动去发现、去探索。 幼儿园教学活动和幼儿园教育活动日趋一致,并互相替代。作为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的活动,应渗透在一日生活的各环节之中,这正是幼儿园教学的特点。任何“教育活动”或“教学活动”都不再是狭义的指每天所进行的一两次教师组织的集体或小组活动,而是幼儿园的所有活动。一日生活、环境材料,教师自身的行为都是课程。 幼儿想学、愿意学只是引导幼儿主动学习和第一步,但要实现主动学习,幼儿就要不断地与环境相互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幼儿无时无刻不和环境相互作用,教师要善于创造和利用条件,抓住发生在幼儿身边的一点一滴的小事,让幼儿不失时机地感觉、体验到其作用于环境的结果,使幼儿顺应环境,主动地调整自己认识。如:我园中二 三、关注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 《纲要》指出要“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所以,教师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者。如大班的计算活动:“7”和“8”以内数的加减法,教师发给了每一位幼儿两张点子操作卡片,一张是“7”以内数的加减法,另一张是“8”以内就完成了,有个别的幼儿边数字都写错,如把“3写成“ɛ”,但是也有一部分幼儿认为今天的内容太简单了,根本难不倒他们,有的幼儿都已经会以内的数的加减法了。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该班幼儿的数学发展水平不平衡,教师却提供了同样的学习内容,难道是因为场地的制约、资源的限制吗?显然不是,原因在于教师没有研究因材施教的依据——幼儿个体发展水平的差异。 首先,应树立全新的儿童观,认识到每一位幼儿都是各不相同的,他们的发展水平是各异的,学习特点也有差异的,教师要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其次,教师要善于在生活中观察和发现幼儿问的差异,并了解每一位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已达到的发展水平,为因材施教提供依据;最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幼儿音的差异和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选择和组织层次化的内容,提供分层的材料,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保证每个幼儿在其原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得到相应的提高,这样教师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者,才能尽可能地促进每一位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使每一位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 综上所述,尝试对教师观念的探寻并力图树立一种新的教育观念的动机将显得极为重要。重点抓好幼儿教师的教育素质的提高,要以引导幼儿主动学习为基点,幼儿园一切教育活动都应站在以孩子发展为最终目的来进行的,只有符合孩子的发展需要的活动,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因为幼儿是自主学习和发展的主人。尊重幼儿兴趣,满足幼儿需要,教师应是幼儿发展的引导者。因此,幼儿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观,从习惯于“教孩子学习”,习惯于整齐划一,让孩子的学适应教师的教的传统模式中走出来,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使幼儿主动学习。但是这些活动中教师暴露出的恰恰就是缺少这点。观念引领行为,但教育观念的转变不是一时一刻能完成,它需要幼儿教师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摸索、感受、总结,由行为内化为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和把握,逐渐升华,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师在观摩活动和日常教学中暴露出来地问题,是当前幼儿教师队伍普遍存在的现象,它阻碍了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教师应该在教育教学观的指导下对新的教育教学观念,促进幼儿全面地、和谐地、可持续地发展。
|
下一篇:走进方案教学 走进课程改革 |
上一篇:细心呵护 精心育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