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观念指导下数学教育的改革与探索 |
发布时间:2013-12-16 新闻来源: 浏览次数: |
新观念指导下数学教育的改革与探索 外经贸幼儿园 曹春丽 数学是幼儿园的一门重要课程,数学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幼儿思维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并具有严密的逻辑性,而幼儿时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的,所以他们在学习数学时常会感到枯燥乏味。那么,怎样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并通过数学活动开发幼儿的智力并培养其思维能力呢?近20年来,随着整个幼儿教育的变革和数学科学的动态变化,使我们认识到:首先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大胆进行数学教学改革,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第二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使教学方法适合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让幼儿在操作、游戏活动和生活中理解、掌握初步的数学知识,并从中开发智力,培养能力。 一、解放幼儿多种感官,激发强烈求知欲望: 1、解放幼儿的眼睛 眼睛是幼儿观察感知事物的重要感官之一,在数学活动中幼儿的观察是有意识的活动,它受具体形象思维的制约,对生动有趣的事物非常感兴趣,对新奇的东西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这就要求教师承担起环境气氛的创设、材料的准备等工作,为幼儿创设一个开放宽松的教育环境,巧妙地激发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理,发现幼儿有价值的兴趣取向,引导他们把好奇心转化为探索兴趣。 比如在学习“感知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活动时,教师为幼儿布置了“时空隧道”的场景,让幼儿用眼睛观察过去和现在的衣帽、手套、照片、鞋等诸多物品的变化,回忆当时的感受,积累对过去和现在的丰富的表象,进而将幼儿引入数学之门;另外,生活中的很多情境都是蕴含着数学学习因素的。比如,可以引导幼儿多观察生活的花坛和窗户,让幼儿发现多边形也是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的;让幼儿观察墙砖或手帕、裙子的花边,让他们感受到按规律排序带来的美感等。 数学教育首先就要解放幼儿的眼睛,让幼儿逐渐具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同时形成对获得知识的积极态度。 2、解放幼儿的双手 幼儿的思维是凭借动作的,具有形象思维的认知特点。如何让幼儿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呢?这就需要幼儿通过其自发的行动和主动操作环境材料来实现。幼儿如何接受刺激作用,以及刺激如何作用于幼儿,取决于幼儿对刺激的敏感性。 操作是一种很好的“桥梁”,教师应解放幼儿的双手,尽可能多地给幼儿提供各种材料、用具与表现的机会,让幼儿通过拼拼、剪剪、画画、摆摆、折折、量量等多种活动来满足他们强烈的探索愿望,让幼儿在操作探索的活动中,达到在头脑中主动构建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概念。 ①营造环境,激发幼儿想操作的欲望 首先,教师要善于营造操作的环境,让幼儿有主动操作的愿望。比如,在“认识日历”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先通过游戏“红花红花几月开”,在问题情境中激发他们对日历的兴趣,再出示 “年历转盘”这个新学具,它鲜艳的颜色、好玩的特点立刻引起了幼儿的好奇,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就忍不住地想去玩玩、去转转、去探究它。 ②操作材料人手一份,让每个幼儿与材料互相作用 南京师范大学 比如,教师给幼儿准备大小不同的瓶子和瓶盖,幼儿在玩瓶盖的游戏中,能获得多种数学经验:可以练习 “点数”;给瓶盖找对应的瓶子,不知不觉学习了“对应”;发现瓶子和瓶盖数目不一致时,学习了“多、少”……。充分发挥幼儿的能动性,组织和鼓励幼儿与其材料、环境相互作用,促进幼儿认知水平的提高。依靠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促进幼儿思维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初步发展。 3、解放幼儿的嘴巴 语言与思维是密切联系的,在数学活动中,说也是训练思维的一种重要途径。如何使每一个幼儿都能通过说来进行思维学习,这需要解放幼儿的嘴,在幼儿操作、感知、探索、理解数学内容的同时,给每一个幼儿充分发表意见、大胆提出问题的机会。 要鼓励幼儿自由发问、表达、交流,引导幼儿去观察、辨别、思考,说出自己的依据和想法。即使有些幼儿讲述不完整、分析不全面,但由于他们进行了实实在在的观察、思考和感知,促进了智力多方面的发展,教师就应给予接纳,以最简洁最肯定的语言表扬重复幼儿正确的讲述,委婉地纠正错误,同时也可引导幼儿分析同伴的讲述、评价同伴的概括、帮助幼儿获取正确的知识,改变教师单方面评价、幼儿被动接受评价的做法,让幼儿自主评价。 4、解放幼儿数学学习的空间 当前,较多幼儿园数学教学形式单一,多是采用集中活动的形式,表现为教学步骤整齐划一,教学方法单调少变化。在这样的教学形式下,教学气氛沉闷,效果不佳。要提高数学活动的效果就必须解放空间,从集体活动的形式,拓展到集体、分组、个人等多种形式;还可以拓展到游戏、体育、劳动、娱乐、日常生活等多种教育手段中。 数学教育不仅可以在室内进行,在户外的许多场合也能进行,如排队列时,可以练习点数、排序等,给孩子一片自由发展的空间。又如学习排序,可在区域活动中投放各种不同大小、形状、颜色的物品,让幼儿按一定的规律去排;也可在体育活动排队时启发幼儿按高矮、男女生等特性排列;还可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发现具有一定顺序的物体;利用墙壁创设有一定顺序的壁画让幼儿去观察、去发现规律等,不要局限在课堂上的学习,应充分利用空间让幼儿去探索学习。 总之,数学教育应解放幼儿的眼睛、双手、嘴巴,给予幼儿充分的空间,使幼儿通过观察、思考,发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通过探索性操作和验证性操作解决问题,发现和构建数学关系,同时调动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幼儿的数理逻辑思维能力,提高灵活性和创造性。 二、创设丰富学习环境,提高学习兴趣 由于实践活动是思维的基础,因而建立一个数学学习的外部环境让幼儿去操作、去探索、去体验, 从而积累有关的表象,就显得十分重要。一般来说,幼儿学习数学的环境有两类:一是幼儿生活在其中的客观显示的大环境,二是为达到一定教育目标而设置的专门学习数学的环境。因此,教师应该合理地综合运用生活环境、教学环境(包括一定的游戏环境)的创设来为幼儿的数学教育服务。 1、在日常生活中真切地感受数学 日常生活这个大环境是我们学习数学教育取之不尽的源泉,但是这个大环境中的数学影响具有自发的、偶然的性质,它的信息量很大,幼儿所得到的经验是零散的,完全依靠它来进行教育很有限。因此,我们一方面要有意识、有目的地运用这一途径,利用生活素材让幼儿积累数学感性经验,引导幼儿在有意、无意间,通过各种感觉通道感受来自生活的种种数学信息,使幼儿在既轻松又自然的情况下,获得数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另一方面,还要创设适当的数学环境帮助幼儿系统建构数学知识,加强思维方面的训练。 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教育环境,就是要将社学教育活动渗透在幼儿的日常生活当中。例如,让幼儿数一数家里有多少人,说一说自己的身高、体重、家里的电话号码、门牌号码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数字及其作用;看一看日历,感知月、日的顺序,知道昨天、今天、明天是几月几日……。 在开展数学操作学习活动时,还应因地制宜地将现实生活中的环境材料当作数学操作材料。提供这些环境材料时应注意两点:一是要就地取材,如瓶盖、废旧盒子等,只要干净、安全都可以。这些物品是幼儿所喜欢和熟悉的,用它们作为操作材料,能激发幼儿进行数学操作活动的兴趣。二是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创设适当的环境,将数、形、序融入其中,帮助幼儿学习数学。 2、在“趣”、“思”的数学环境中主动探索 ①创设“趣”的环境 创设新奇有趣的环境能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欲望。教师应该向幼儿提供有利于激发他们探索兴趣和认知倾向的环境条件。如在“一一对应”教学活动中,有的教师设计了“小白兔,真快活,挎起篮子拔萝卜,拔到一个转一圈,拔到2个跳2下,拔到3个笑3笑,哈哈哈!拔到4个拍4下……。游戏中的转、跳、笑、拍的次数与拔的萝卜数一一对应。通过游戏幼儿很快感知到数与物的对应。 ②创设“思”的环境 由于数学本身具有抽象性、逻辑性强的特点,因此在数学教育活动中,必须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把幼儿数学启蒙教育的着眼点放在发展幼儿的智力上,特别是初步的逻辑萌芽,这样才能使幼儿终身受益。如在“比多少”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为幼儿准备了2个盒子和9辆小汽车,引导幼儿观察后提问:要将这9辆车分别装在两个盒子里,可以怎么分?在幼儿给出答案后,教师又从相反方向提问:在两个盒子里,分别装上几辆车合起来才是9辆?既让幼儿思考9可以分成几和几,也让幼儿思考几和几合起来才是9,促使幼儿同时从两个方向进行思考。另外在练习内容、方法上也应灵活多样,使幼儿根据变化的情况随时改变自己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角度,做出相应的回答。这样既培养了孩子思维的灵活性,拓宽了他们的思维广度,又引发了幼儿学习探索的自主性、积极性。 3、在游戏环境中快乐地“玩”数学 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受游戏兴致的驱使,幼儿的思维活动可以积极地展开,尤其是智力游戏可以训练幼儿思维的速度、灵活程度与独创程度。在游戏中,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提出思维的课题,能使幼儿摆脱“完成任务”的包袱,促使幼儿思维积极地开展,提高幼儿独立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玩角色游戏“商店“时,一老师以顾客的身份进入“商店”与“营业员”交流:“店里的货物怎样摆放更加整齐呢?”于是“营业员”便开始分类摆放货物。接着“顾客”又说:“我想买5块香皂,7把牙刷……,你们店里的货够吗?”游戏中,教师将要求巧妙地和数学内容相结合,使幼儿分类、点数、比较、运算的能力得到运用。 解放幼儿多种感官,创设良好的数学环境,设计新奇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幼儿在运用数学方法解决游戏中某些简单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数学,积累数学经验,巩固数学方法,领悟数学的价值,体验成功的乐趣。
|
下一篇:浅谈幼小衔接 |
上一篇:学会分享 感受快乐 |